《VO》導讀:
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另一半、野獸總有一天會變成王子,卻發現對方和你想的不一樣?
日本社會學家 岩本茂樹 將《美女與野獸》套進現代人「剪不斷的情」裡,透過「社會學式」的思考帶我們發現截然不同的詮釋!
(責任編輯:黃懷容)
文/神戶學院大學現代社會學系教授 岩本茂樹
人類無法獨自存活,我們各自與形形色色的他人建立連結,活在社會的網絡當中。唯有受到他人承認,我們才能實際感受到「自己確實活著」。「我」如何受到他人承認,這正是個人最攸關存亡的大事,是支持自我認同的關鍵。而戀人在茫茫人海中僅接納「我」一個人,正是世上唯一一位承認「我」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剪不斷的情
身邊的人是否也曾經警告過你「別跟那種男人(女人)交往」,或者你是否也曾向人提出類似的忠告呢?
距今大約十年前,我擔任兼任講師教書的時候,曾在秋季學期第一堂課請學生繳交作業,題目是「這個夏天的新鮮體驗」。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當中,有一段非常沉重的文章。
歸根究柢,「愛的定義」、「何謂戀愛」這些探究本質的議題已經屬於哲學的範疇了。但是,既然那位女學生願意向我真誠吐露自己的痛苦,為了回報她的信任,我想在這一章以社會學的角度出發,探討「剪不斷的情」是怎麼一回事。
那位學生嚴肅的文章如下:
今年夏天我什麼也沒做,所以沒什麼經驗好寫,但我想如實記下一件事。
我發現自己懷孕了,孩子的爸爸是高中交往過的前男友。我們兩人明明已經分手,卻還是藕斷絲連持續著那方面的關係,最後終究走到這個地步。
我實在好愛好愛他,所以前男友也只在自己有需求的時候來找我,我成了他呼之即來、揮之即去,方便利用的女人。
這事實我自己看得一清二楚,但假如前男友現在說要跟我見面,我仍然無法拒絕,真討厭這樣的自己。
發現懷孕之後,我們經過討論決定拿掉孩子。老實說,懷上喜歡的人的孩子,我心裡好高興。但是前男友說:「生下來也沒辦法照顧,這樣小孩太可憐了。」聽他這麼說,我也同意了。
這時候我才知道,原來墮掉喜歡的人的小孩,是一件這麼痛苦的事情。被流掉的孩子明明比我更可憐才對⋯⋯
當時我前男友已經交了女朋友,墮胎那天,他沒有陪我,而是選擇了現任女友。手術剛結束,前男友便告訴我他跟女朋友在一起,我消沉得甚至忘了心裡的痛。
我也曾經氣得火冒三丈,曾經用盡全力去憎恨。
後來我們的關係被他現任女友知道了,女友甩了他,於是我和前男友又開始見面。結果我見了他仍然覺得心動,他分明做了這麼過分的事,我也不懂為什麼自己還是一樣喜歡他。
最近,一個略有好感的男生向我告白,但是前男友的存在占據了所有心思,我沒有辦法跟那個男生交往。
我究竟會身陷這種狀態到什麼時候呢⋯⋯?
想把他拋諸腦後卻無法忘懷,想恨他,卻無法真心討厭這個人。
好像誤闖了沒有出口的迷宮。
朋友告訴我:「總之,你現在應該要站到比那個男人優越的位置才對。想迷住對方,你就要努力擺出滿不在乎的態度,因為那男人深信不管他做了什麼,你都一定會跟過來。」
我現在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,只想全心全意投入不相關的事情,打算每週排滿六天打工。
寫完發現好像跟社會學沒什麼關係。原來人的生命,是在這麼多重的偶然之下才得以誕生,這是今年夏天我切身的體會。
《美女與野獸》潛藏的詛咒
身為當事人,那位學生十分清楚前男友是個不忠的男人,卻無法斬斷情絲。羅賓.諾伍德(Robin Norwood)於其著作《愛得太多的女人》(Women Who Love Too Much)提出下列問題展開討論:
天下眾多女性為什麼熱烈追求真心相愛的對象,卻總是愛上糟蹋她們愛情的男性?面對感情不忠、不成熟的男人,為什麼她們心裡知道不應如此,卻無法下定決心斬斷這段戀情,反而更執著於那個不該愛的人?這個現象背後潛藏了什麼樣的心理?——《愛得太多的女人》
諾伍德的論述核心在於,「遇人不淑的女性」身陷魔咒之中,誤信「只要我乖乖的、不跟他生氣,事情就會圓滿落幕」。
諾伍德指出,這類女性的特徵在於,面對男性不當的行為,她們會視而不見、自我麻痺。不過,在她們自我犧牲的面具底下,毫無疑問潛藏著另一個目的,那就是將對方塑造為自己理想中的男性。
諾伍德斷言,她們雖然以自我犧牲的形式奉獻愛情,內心卻計畫收到對方的愛作為回報。換言之,雖然乍看之下她們態度被動,拒絕承認現實、以為只要當個乖孩子一切就會圓滿落幕,諾伍德卻在論述當中一針見血地指出,背後其實隱藏了隨心所欲控制現狀的野心。
她們因此單方面以為:「我幫了他,所以他不可能拋棄我。」
殊不知這種行為只會寵壞了男人,妨礙他們自立自強、獨力解決自己的問題;更甚者,女方努力綁住心上的他,反而只會把他的心越推越遠,最後招來悲劇的結局。
這本《愛得太多的女人》最經典的部分,在於諾伍德提出的「美女與野獸症候群」理論。相信各位讀者也聽過《美女與野獸》這部作品,這是美麗女子邂逅城中野獸的故事:
相貌醜陋的老太婆來到城堡裡,遞出一朵玫瑰花,希望王子讓她借宿,卻遭到王子拒絕。老婆婆對王子的態度心生不滿,於是施下魔咒,把王子變成了野獸。
不過,只要在老婆婆送的這朵玫瑰花凋萎之前,變成野獸的王子成功獲得人類的愛,這個魔咒就會解除。
有一天,女孩的父親跑到城堡採花,被王子抓了起來。女孩知道了這件事,為了營救父親,她自願成為人質進入城堡,交換父親的自由。一開始看到野獸的時候,女孩嚇得不敢靠近,但她了解野獸溫柔的本性之後,漸漸愛上了他。
女孩接納了野獸,她親吻他的時候,奇蹟發生了。她的愛化解了魔咒,轉瞬之間,野獸變回了原本的王子。這就是《美女與野獸》的故事。
諾伍德指出,「這部《美女與野獸》的故事信仰,同時也代表了猶太教、基督教的倫理觀念」。《美女與野獸》的故事表達「女人可以用深厚的愛改變男人」,這種「深厚的愛」的力量,也可以解釋為蘊含了犧牲奉獻、純粹的「上帝之愛」的倫理觀念。
然而,諾伍德進一步指出,這種詮釋方式反而掩蓋了《美女與野獸》故事的重點,以錯誤的「美女與野獸式」的愛情奉獻,混淆了眾多女性的判斷。
《美女與野獸》故事的精髓在於,「女孩不知道野獸其實是王子」。因此,女孩並不是「知道付出愛情野獸就會變成王子,所以才愛上野獸」,而是愛著眼前的野獸本身,從來沒想過自己的愛會把野獸變成王子。
如此想來,《美女與野獸》當中的美女根本沒有必要改變野獸。她如實接納了他駭人的外表,讚美他溫柔的心,從未暗中算計如何將野獸變成王子。
女孩只是愛著野獸本身,結果剛好導致野獸變回王子而已,「愛得太多的女人」卻深陷「美女與野獸症候群」當中,以為「愛情可以把野獸變成王子」。
以我個人的方式解讀諾伍德所要傳達的訊息,可以說愛上不該愛的人的女性,等於是陷入了《美女與野獸》故事的魔咒當中。
解決人生的疑難雜症:
想看更多「感情長久的秘訣」,快來追蹤 VidaOrange 生活報橘
延伸閱讀
【另一半不成熟,該等他長大嗎?】柚子甜:等待伴侶成熟有「心靈盲點」
從女孩到女人, 福原愛的「眼淚哲學」:沒有這些流淚的機會,我不會想要成為更強的人!
【致曾在低谷裡的每一個你】聽《你的情歌》導演安竹間&編劇葉揚,在浪漫外殼裡寫下的「升記號」
(本文書摘內容出自《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》,由時報出版授權轉載,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。)
VidaOrange 社群流量編輯
薪資範圍: 月薪 NT$ 32,000~40,000
VidaOrange 社群流量助理編輯
薪資範圍: 月薪 NT$ 28,000~32,000
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:
June 20, 2020 at 12:08PM
https://ift.tt/3ekcc9I
【愛可以改變另一半?】日本社會學家解讀《美女與野獸》:美女根本沒有想要改變野獸| VidaOrange - TechOrange 科技報橘
https://ift.tt/2YLTLUR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【愛可以改變另一半?】日本社會學家解讀《美女與野獸》:美女根本沒有想要改變野獸| VidaOrange - TechOrange 科技報橘"
Post a Comment